expr:class='"loading" + data:blog.mobileClass'>

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

芋頭疫病(Phytophthora blight)

芋頭疫病(Phytophthora blight)

(一)病原菌:Phytophthora colocasiae Racib.
(二)病徵:




發病時葉片上長出黃褐色圓形斑點,逐次擴大直徑可達5公分以上,表面出現同心輪紋,並有橘紅色小顆粒,為菌體病斑部繼之腐敗穿孔。如連續陰雨時病斑表面出現白粉霉狀,葉柄被害呈黑褐色斑點逐次擴大,使葉柄枯萎或變脆易折斷。當病斑初發生時,病斑數就急劇增加,每病斑急速擴大蔓延,而病斑間相互癒合,整個葉片3~5天內枯乾,一株芋頭很難保有2個完整葉,是為春作產量及品質不及秋作主要原因之一。

(三)易發生環境:
本病與氣候、土壤中病原數、濕度有密切關係,依田間發病調查結果顯示,秋植罹病程度比春植嚴重,旱式栽培管理比水田式栽培管理輕微,多施氮肥田有增加趨勢。
本菌寄主範僅限芋及野芋,病菌一般存活於被害植株或土壤中越冬而成為翌年的傳染源。侵染器官為孢囊與游走子,靠風雨、露水及灌溉水傳播,可直接侵入寄主組織,誘發病害。疫病之病害史極短,只需3~5天。

(四)防治方法:
  1、選用健康種苗。
  2、發病嚴重地區,栽培抗病品種,如 Xanzothoma。
  3、與水稻、玉米、花生、甘蔗田輪作,發病嚴重地區改為旱作。
  4、於雨季來臨前與降雨後立即施藥。
  5、保護製劑防治:枯草桿菌、放射菌、波爾多液、亞磷酸氫氧化鉀合劑。

加入Facebook『台灣農業百科』粉絲團



英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