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莓病害-青枯病(Bacterial wilt)
(一)病原菌:Ralstonia solanacearum
(二)病徵:
本病主要在定植初期發生,發病時下位葉1~2葉片先萎凋,葉柄下垂如燙傷狀,烈日下更為嚴重,過夜後稍可恢復,數日後整株枯死。根系外表無明顯症狀,但將根冠縱切,可見根冠中央有明顯褐化現象並有白色混濁黏液溢出。發病初期葉柄變紫紅色,植株生長不良,發病嚴重時基部葉凋萎脫落,最後整株枯死。
(三)易發生環境:
病菌發育溫度範圍10~40℃,最適溫度30~37℃。久雨或大雨後轉晴發病重。定植初期(9月下旬至11月下旬)最易發生,氣溫下降後病株顯著減少,至翌年3月溫度回升後,病株再度出現。本病原菌以潛伏感染形式存活於留苗之母株內,此等帶菌母株形成之走蔓幼苗,已為病原細菌感染,但無法由外觀上鑑別。在9月下旬定植後2個月內,因氣溫尚高,罹病苗容易萎凋死亡,後期即3~5月間之後田間感染所造成。
(四)防治方法:
- 組織栽培無毒母株,培養無毒子株。
- 發現罹病苗,迅速連根拔除燒毀。
- 避免和茄科作物連作,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草木灰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